“滑板之城”惠州:竞技广东经济第五城|粤动21城
在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引领下,滑板开始在中国演变为“竞技引领、街头为本”的新潮流运动。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力培育滑板队伍、建造滑板公园、举办滑板赛事。
这股热潮蔓延至广东时,惠州已具备发展基础:长期参与轮滑运动人口近20万人,参与滑板运动的人口近2万人。随着广东省滑板基地落户,惠州借势打造 “滑板之城” 。
更关键的是,惠州在产业端拥有优势——占据了全球滑板高端市场35%~40%的制造份额。依托这一优势,它以制造为基、赛事为纽带,串联“制造+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
今年11月,全国滑板精英将齐聚惠州角逐第十五届全运会金牌。引入滑板这类青年潮流文化标志性赛事,惠州想向世界传递哪些转型新故事?
实际上,滑板虽小,却是连接制造与城市活力的纽带。对于惠州来说,滑板这项兼具激情、个性与潮流的运动,完美地充当了惠州向海而兴、 包容进取精神的放大器。“滑板之城”背后,是惠州寻求转型、善抓机遇的城市性格,也是惠州突围广东经济第五城的转型模式。
这一以体育承载城市性格、产业融合与文化能量的实践,将为众多寻求转型的中国工业城市,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破局样本”。
早于1999年,惠州就有香港人玩滑板,奠定了这项运动的文化基础。不过,真正让滑板与惠州产生关联的,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现场。
彼时,14岁中国小将崔宸曦脚踩紫色滑板腾空而起,以241.56分成绩创造了中国队在奥运会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也将全球视线拉向了中国滑板生产地——惠州。
崔宸曦在比赛中所使用的滑板,就产自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如今,该企业已是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滑板团体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者之一。
时间回到2007年,看中惠州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杜勇斌,将企业从福建迁至惠州,并邀请了几家配套工厂一同前来,奠定了惠州最早的滑板制造产业基础。
“滑板最先出现在美国,但惠州的滑板制造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比近四成,这首先源于惠州滑板的品质。”杜勇斌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为确保品质,杰诚运动生产的每块滑板单板正负公差不超过0.3毫米。
如今,杰诚运动与国内外约70%的一线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全球高端滑板市场的主要生产商,该企业不仅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还是国家滑板队助奥配合研发、定制合作企业,企业营收每年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
随着惠州“滑板之城”建设的推进,城市对于滑板场地的需求逐渐增多,也让杜勇斌找到了新市场。他介绍,当前企业正积极推进某滑板公园的运营项目,同时着手开展滑板运动培训业务。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这两年,惠州依托现有滑板制造集群,还鼓励企业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传统制造向“生产+服务”的高附加值模式转型,同时支持自主品牌培育,适配日益个性化、品质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同时,惠州正构建长达1100公里的“慢行系统”,开发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为滑板制造提供更多户外场景,让惠州成为全球高端滑板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场景拓展,加上奥运会、全运会等顶级赛事带来的机遇,激发了惠州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联动发展的活力。惠州开始借助赛事与人才培养,从滑板制造进阶至“滑板之城”。
除第十五届全运会轮滑比赛外,过去2年,惠州已成功承办全国轮滑锦标赛、粤港澳大湾区速度轮滑比赛等大型赛事。人才培育方面,惠州采用“省市共建”模式组建广东省轮滑(滑板)队,培育出曾文蕙、陈烨、郑好好等顶尖选手。
即将开幕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滑板之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滑板专业场馆升级、群众运动设施到文旅路线更新,惠州勾勒出一幅“体育+文旅+生态”融合发展的画卷。
“接下来,惠州将以承办十五运会滑板项目为契机,继续申办省级乃至国家级滑板赛事,完善场地网络,让惠州滑板既成为全球高端制造的名片,也成为城市文化符号。”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惠州滨江公园广场一侧的开阔空地,是滑板爱好者们享受自由与刺激的乐园。豚跳、横刹、尖翻……夜幕降临,一群年轻人开始向这里聚集,脚踩滑板开始练习。
保持激情与热爱,既是滑板运动的要求,也是这座“滑板之城”对自己的定位。在惠州,滑板的激情,似乎也对应着城市经济“跳动的心脏”和“求变的冲动”。
在外界看来,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传统的电子信息和石化重镇,但其实,惠州一直在寻求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积累,惠州从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到构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集群。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从2014年开始惠州GDP反超“广东四小虎”之一的中山,晋级广东第五城开始,惠州GDP高增速背后的每一步,都展现出激情求变的城市性格。
早在1890年,埃克森美孚的煤油灯就远销中国市场。彼时,人们绝对想象不到,13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全球石化巨头会在广东“大手笔”投下100亿美元——7月15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产,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在惠州正式投产。受访单位供图
而今,沿着惠州大亚湾石化大道一路前行,鳞次栉比的化工新材料企业勾勒出一条从炼化到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在这里,13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生长,央企、外企、民企形成多元集聚发展态势,共同铸就了大亚湾石化区的硬核实力——22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38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其炼化一体化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惠州重大项目的落地激情,和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等新能源赛道企业的投资激情,正是城市发展“肾上腺素”的体现,也是城市能级提升过程中,所展现出善于抓住机遇突围的城市品格与发展哲学。
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910.06亿元,同比增长5.1%,城市经济发展活力与韧劲十足。这个国庆假期,惠州累计接待游客396.5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旅游收入35.35亿元,同比增长7.8%,更一举冲上百度“全国热门迁入地第五”。这一系列亮眼数据,正是惠州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生动体现。
如今,惠州正着力建设“滑板之城”,这不仅是体育名片,更是洞察惠州经济新气质的一扇窗户。这背后,与深圳的区域协同发展,将成为新一轮浪潮。
惠州市富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云亮对此深有感触。2017年,蒋云亮在惠州优厚的招商引资政策下,将企业从深圳迁至惠州。“滑板这项年轻的运动,其特质很符合这座城市的性格,这很吸引我。”蒋云亮表示。
作为深圳都市圈重要城市,惠州的城市格局离不开融深,更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随着十五运会的临近,惠州或许将踩着“产业创新”的滑板,紧紧抓住“双区”建设机遇,积极融入广深港科技走廊,找到自己的生态定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